12.25.2016

一晃在莫斯科

25/12/2016
隔窗外望,天還未亮,仍然感到冰冷。
早餐在酒店餐廳裹吃,裝潢非常古典,台中央有竪琴伴奏。


最特別之處是自助魚子醬,好名貴,雖不是頂級,但這樣放在盤上任食還是第一次。

香熱班戟配魚子醬,再加Sour Cream。

盧布未跌時,酒店房要三、四千一晚,現在一千多元,超值。

早餐後第一個景點
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,成立於1872年,收藏的展品多達以百萬計。
在國家歷史博物館前,有朱可夫元帥之銅像,是二次大戰英雄,1945年朱可夫主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,並代表蘇聯簽字 。








從國家歷史博物館側有兩個綠色尖頂的建築,是耶穌復活門,前面地上有個由五塊銅片組成的圓形標誌,是莫斯科所有公路的起點,道路的里程,全由這裡算起;標誌上刻的俄文,即是「莫斯科公路起點」。
莫斯科人相信,站在圓圈內背向耶穌復活門往身後抛擲硬幣並許願,如果硬幣落在標誌圓圈內,那麼許的願就有可能成真。





「紅場」舊名為「燒光的地方」- Pozhar。
不少人曾將此誤作紅牆,以為是從環繞它的紅磚牆而來,或從共產主義之聯繫而得來。
其中可能是因為俄文「Красная」(krasnaya)意指“紅的”或“美麗的”,
此字原來表示“美麗的”,應用於聖瓦西里大教堂,並隨後轉移至鄰近廣場。
天色陰暗,令紅場有點灰濛濛。

紅場本身不大,記憶中紅場往往是閲兵儀式的地方、前蘇聯領導人戴著毛帽,向著導彈拍著手、巨型大砲在卡車上經過,如今的紅場湊在一起是快樂的聖誕市集。

在早上看的聖誕市集,不太起眼,被後面的GUM百貨公司搶去很大程度的注目。


造型如洋蔥頂的聖巴素大教堂(又名華西里大教堂),本身代表俄羅斯在磚造建築的傑作,洋溢傳統俄羅斯色彩 ,去莫斯科一定要看看聖巴素大教堂,這才算來過莫斯科。

當時的伊凡四世請來意大利建築師雅可夫列夫(Postnik Yakovlev)於一五九九至一五六一年間建成聖巴素大教堂,以慶祝於一五五二年十月一日攻下喀山,及紀念喀山聖母像對俄羅斯軍隊的庇護。 
傳說伊凡四世對這所教堂非常滿意,以至他命人將該教堂的建築師雅可夫列夫弄瞎,以阻止他為其他人設計出同樣美麗的建築。


聖巴素大教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銅雕像,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集結志願軍「第二人民軍」抵禦波蘭侵略軍的愛國者德米特里·米哈伊洛維奇·波扎爾斯基庫茲馬·米寧。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完成的,最初被放置在紅場中央,蘇聯政府認為該雕塑阻礙了閱兵儀式上軍隊的行進,於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前。
這座教堂由幾個不同的部份組合起來,共計有九個禮拜堂:中間帳蓬式的拱頂禮拜堂、四個八角形大洋蔥頂、各據東南西北的禮拜堂,及其他幾個較小的洋蔥頂禮拜堂。
直到一六七O年,人們將所有的蔥頂加以彩繪,它才有今日如童話故事般五彩繽紛的形象。
1929年奉行無神論者的蘇聯政府關閉聖瓦西里主教座堂,禁止宗教活動,教堂被改成博物館,由政府管理。

1992年蘇聯解體後,聖瓦西里主教教堂維持作為俄羅斯聯邦政府的物業,但容許俄羅斯正教會進行宗教儀式。

亞歷山大公園(俄语: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ий сад) 是莫斯科第一批公園之一,位於克里姆林宮西面,在莫斯科馬場前方。
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命名。這個公園由三個不同園林組成,沿著克里姆林宮西牆的總長度是865米。
公園最顯著的景點是克里姆林宮外Kutafya Tower。
 
原本想去克里姆林宮,不過去錯了方向,唯有吃午餐,怎知已經下午三點多。
特色格魯吉亞菜,餐廳就在路邊,非常不起眼,但一入裏頭就十分熱鬧。
餐牌也分國籍,相信是準備招呼不同遊客。
進坐前,有服務員給你掛好大褸,再給你號碼牌,方便取回。
侍應就穿上民族服裝,十分吸引。













晚上就大不同,光與影永遠令人眼前一亮。








市集就像小型遊樂場,不過就充斥著歡樂笑聲,尤其是小孩子。


經典咖啡杯,有前荔園的風采,逗起我們走過的痕跡。

俄羅斯木套娃娃,雖沒購買,不過一睹為快。

非常熱鬧,但秩序良好。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